头条中国史
比赛如果一方压制过度,哪怕进了再多球也显得索然无味,真正精彩的是攻防交替、你来我往的对决。蜀军第三次北伐,成功夺取了武都和阴平两个郡,曹魏对此深感警惕,认为蜀汉连续的北伐将会消耗其本已有限的国力,遂决定展开反击。大司马曹真请求魏明帝颁布诏令讨伐蜀汉,“蜀连年侵扰边境,宜一举讨伐,多路并进,必能大获全胜。”曹真对这“大获全胜”的信心,正是基于他对魏蜀双方实力差距的判断。
图—诸葛亮第三次北伐
虽说两国之间存在实力差距,但曹魏同样面临着不小的压力。曹魏国力可分为几大部分:一部分防备东吴,一部分对付蜀汉,北边则要防御鲜卑等游牧部族。虽然鲜卑部族的威胁远不及东吴和蜀汉,但他们依然不容忽视。再加上曹魏必须守护广袤的中原地区,无法将全部兵力集中对付诸葛亮的北伐。相比之下,蜀汉东临孙权,南方则安抚夷越部族,西面背靠险峻的青藏高原,三面无忧,能够将大部分兵力投入到对曹魏的北伐中去。
展开剩余81%图—曹魏五路进攻汉中
此次曹魏讨伐蜀汉,由名将曹真和司马懿共同率军。曹真率主力从子午谷南下,却遭遇连续一个多月的秋雨,浑身湿透狼狈撤退。守军方面,诸葛亮凭借地形优势,坚守城固以东的赤坂(今陕西汉中市洋县附近),这是汉中盆地的西入口。无论是曹真从子午谷进攻,还是司马懿沿汉水逆流而上,都必须经过城固这一要地。诸葛亮牢牢把关,一旦魏军陷入粮草困境,战斗力必然受限,何况曹魏内部对北伐计划也存在分歧。
诸葛亮真正着眼的是第四次北伐。
前几次北伐失败,除了地理劣势外,兵器不利也是一大原因。诸葛亮在夺取武都、阴平后休整时,发现兵器多不锋利,攻打武都时,斧头在砍断敌军鹿角时竟损坏了上千把。究其原因,是兵器管理官员玩忽职守,以次充好,诸葛亮决定严惩以正军纪。同时,他为骑兵配备了五百把锋利匕首,提升战斗力。
准备就绪后,建兴九年(公元231年)二月,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,路线依旧是首次北伐时走的祁山道。
诸葛亮任命托孤大臣李严(改名李平)代为坐镇汉中。李平原驻江州(今重庆主城区),主要防备东吴偷袭。此时蜀吴关系较为稳定,诸葛亮方能放心调李平至汉中。攻魏大军出发后,粮食运输在复杂地形下成为大难题,李平主要负责从后方输送粮食至前线。相较于子午谷、傥骆道、褒斜道,祁山道算是较为平坦易行。孙子兵法讲究“以迂为直”,选择绕远但更易行的路线,可节省大量成本。这次北伐首次使用了“木牛流马”运输粮草,一天能行二十里,不需要大量人力,极大节省了运粮消耗。
图—诸葛亮第四次北伐
曹魏方面,大司马曹真已病重,由司马懿接替镇守长安。司马懿麾下有四员大将:车骑将军张郃、后将军费曜、征蜀军将领戴陵、雍正刺史郭淮。魏明帝对司马懿非常信任,称“西方有事,唯君可托大任。”
此时蜀军已杀至祁山,围攻魏将贾嗣(一作贾栩)和魏平。祁山地势险要,自东汉以来便是陇西交通要塞,城池坚固。魏明帝自信满满地说:“只要守住祁山,蜀贼无论来多少都能破之。”魏军对祁山的防守极为重视,蜀军难以迅速攻下,但祁山道路明显比子午谷更通畅。
司马懿率军抵达上邽,留下费曜和戴陵带四千精锐守卫祁山道北口的上邽,自己则率主力去解祁山。为何司马懿不守上邽,反而让部下费曜、戴陵守卫?原因简单:祁山道狭长,主力堵在祁山,蜀军若被困,粮草消耗巨大,诸葛亮缺粮必退。司马懿自然不会将大功拱手让人。张郃建议主力应分布于雍县、郿县两地做后方镇守,被司马懿拒绝,理由是“若贾嗣和魏平不能抵挡蜀军,蜀军士气大振,分散兵力的我军必败无疑。”
不过司马懿未料到,蜀军主力并未困于祁山脚下。诸葛亮留下部分兵力牵制贾、魏二人,自身率主力北上至上邽迎战司马懿。蜀军迅速抵达上邽,将魏将郭淮、费曜击退,并大肆割麦,切断魏军粮食来源。此次北伐,诸葛亮并未专攻城池,而是着眼于歼灭魏军主力。魏军清楚蜀军远征缺粮,宁愿持久防守消耗蜀军粮草。诸葛亮割麦之举迫使魏军出战。《三国演义》将此描绘得神乎其神,蜀军装神弄鬼吓退司马懿,趁机割麦。蜀军在上邽东部与魏军交锋,诸葛亮意图一战定乾坤,司马懿则坚守不出,恃险固守。
未得战机,诸葛亮退至卤城,藏身于崇山峻岭之间,诱使魏军追击。谷地狭窄,魏军进攻受限,失去阵地战优势。张郃识破诸葛亮策略,说:“蜀军粮少,诱我孤军深入,图速战速决。贾嗣和魏平必坚决抗敌。我军应派奇兵绕后偷袭,不应盲目追逐诸葛亮,否则外人怎么看我们?”司马懿却不听,继续追击。
司马懿暗藏心机,既不敢轻易放走蜀军,又不敢冒险与之大战。他赌诸葛亮粮草不足,终将退兵。但这些不能明说,部下请战被司马懿斥为“公畏蜀如虎”,自尊心受挫。司马懿派张郃攻打祁山南屯蜀军,自己追击主力,结果惨败。蜀军魏延、吴班等人令张郃吃尽苦头,溃败退走。“斩获首级三千余,玄铠五千件,角弩三千余张”,对蜀军而言,极大振奋士气。
诸葛亮深知司马懿在赌粮草问题,凭李平后方补给可打持久战。岂料李平遇连绵大雨,运粮受阻,竟背信弃义,发回假消息称皇帝命令撤兵,令诸葛亮陷入被动。第四次北伐最终以混乱收场。
此役战略收益有限,但退军途中,诸葛亮于木门道射杀了魏军一线名将张郃。
前三次北伐诸葛亮重在攻城,效果不佳;第四次则转为寻求歼灭魏军主力。魏军兵力虽多,但有限,一旦关西主力被歼,再配合东线孙权,蜀汉将逐步蚕食曹魏的雍州。然而,司马懿狡诈机敏,坚决不让诸葛亮得逞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